2024-2028核医学市场规模预测

2024-06-26
3580

中国核医学产业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诊疗需求增长和核医学技术的独特优势。政策扶持与产学研融合推动产业发展。核药创新不足、市场进入壁垒高和原料依赖进口为不利因素。预计核医学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放射性药物市场尤其看好。

(一)需求不断增加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多种年龄相关疾病发病率上升,尤其是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升高,带来了大量诊疗需求。在肿瘤诊疗领域,核医学检查对于肿瘤疾病的诊断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从需求端来看,不论是诊断还是治疗用放射性药物的需求和用量都将不断增加。同时,近些年来创新性放射性药物发展迅速,临床适应症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展,有望更好满足现阶段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二)放射性诊断检测具有独特优势

核医学成像被认为是最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查手段之一。核医学成像与其他影像学成像具有本质的区别,其影像取决于脏器或组织的血流、细胞功能、细胞数量、代谢活性和排泄引流情况等因素,而不是组织的密度变化。它是一种功能性影像,影像的清晰度主要取决于脏器或组织的功能状态,病变过程中功能代谢的变化往往发生在形态学改变之前。

(三)全国首个核医药产业学院正式揭牌成立

2023年7月,西南医科大学核医药产业学院成功获批第二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切实落实国家八部委“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快医用同位素、放射性药物及核医学特色学科建设。2023年12月1日,西南医科大学核医药产业学院正式揭牌成立。西南医科大学核医药产业学院是政、产、学、医搭建的产学研育人平台。核药公司、医疗设备厂家和医院参与核医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很大的机遇,用人单位可以得到大量急需人才的输送,同时也通过产学研医融合培养核医药人才,推动核医疗产业发展。此外西南医科大学建设与泸州市人民政府、核药、核医学企业、医院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育共享模式的核医药产业学院,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任务。

核医药产业学院未来将成为国内领先的放射性药物研究与开发基地,核医药业务能力培训基地,高水平教师队伍集聚平台,产学研医高素质产业化人才培养基地,助力我国核医药产业发展。

(四)新一代分子影像技术平台问世,助力中国核医学发展

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主要包括PET和SPECT两大检查技术,可对活体组织中的生理生化过程做出定量分析,如血流量、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脂肪酸代谢、神经递质合成速度、受体密度及其与配体结合的选择性和动力学、蛋白质功能与基因表达等。

作为国内少数取得PET-CT产品注册并实现整机量产的企业,联影医疗一直致力于核医学技术创新。2023年2月24日,联影医疗对外发布了新一代分子影像技术平台uExcel technology及业界首台全芯无极数字PET/CT系统uMI Panorama,为核医学“临床前-临床-前瞻科研”带来新的突破。uExcel Technology承载了联影医疗分子影像十余年来的技术积累,具备精密晶体制造工艺、智能传感器、AI重建引擎等核心技术,拓展了软硬件性能、优化全场景使用体验,能助力极微病灶精准诊疗,尤其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治疗和前沿研究中有着特殊价值,将分子影像发展带入到了一个新高度。

另外,uMI Panorama系统的核心技术关键在于PET探测器专用芯片,由联影集团微电子团队历时两年半全自主设计研发,这款高端医学影像专用“中国芯”的研发打破了行业长期依赖进口通用芯片的历史格局,填补我国在超高端医疗装备领域自研专用芯片的空白;该系统还实现了人工智能算法的全流程覆盖,从质控、扫描、重建到诊断、科研等。

二、不利因素

(一)企业创新力度不足

我国核医药企业研发动力不足,市场没被充分挖掘。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应针对核药新药的研发、申报和审评审批给予一些政策上的宽松与支持。并且自主创新性缺乏,同质化比较严重,即便如此,自主设计的生产设备组件商业转化率低。因此,我国监管机构应建设国际性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借鉴国际前沿性研发思路。

(二)核药领域有着进入壁垒高

当前,由于原料特殊,核药的生产、研发和经营,均受到国内不同政策监管,复杂与严格程度均远高于普通药品。此外,放射性核素不仅仅有放射性,同时还有区别于其他药物的特定半衰期、辐射自分解及不稳定性等特性,使得其对于物流配送有着极高的要求。另外我国核医学诊疗意识缺乏。一些地方管理部门对核医学工作场所防护实施过高标准的监管,造成了核医学科建设成本居高不下、防护材料过度使用等问题,医务人员和公众“谈核色变”。因此我国亟需科学正确的宣传,降低恐惧心理,推动核医学诊疗发展。

(三)医用核素原料供应依赖进口

我国核药起步较晚,我国放射性药物全球市场中,中国市场占比仅为6%,北美市场达到40%,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放射性药物使用率仍然较低。目前,我国常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医用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有8种,包括99Mo、125I、131I、14C、18F、90Y、89Sr、177Lu等。根据世界经合组织报告,欧美日等发达国家99Mo市场已趋于饱和,年增长率仅为0.5%,而印度、中国等新兴国家将以每年5%以上的速度增长。当前,除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利用绵阳堆生产的131I能够满足国内20%的市场需求,177Lu和89Sr有小量供应之外,其他反应堆生产的医用放射性同位素均依赖于进口。

此外当前中国核药研发缺乏自主原创性、进展缓慢、靶点同质化严重等问题。近几年,已上市放射性药物大多数为仿制药,拜耳的氯化镭[223Ra]、远大医药引进的钇[90Y]树脂微球均为进口药物。2023年9月,先通医药获批上市的氟[18F]贝他苯注射液,虽是国内首个获批用于AD诊断的Aβ-PET显像剂,但在欧美等地已广泛应用多年。

1.1.2 2024-2028年中国核医学市场规模预测

2022年,我国核医学市场规模达到106.2亿元;2023年,我国核医学市场规模约达到121.5亿元。

我们预计,2024年我国核医学市场规模将达到140.4亿元,未来五年(2024-2028)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2.05%,2028年将达到221.3亿元。


直播推荐

查看更多

免费试听

查看更多
药学专业知识(二)
药学专业知识(二) 查看详情

考试辅导

查看更多
2025小儿外科学一对一精讲班322
2025小儿外科学一对一精讲班322 查看详情
微信公众号:百通世纪